教槽料好不好怎么判断
教槽料一般是指仔猪出生后一周至断奶后10天饲喂,用于诱导仔猪采食、为断奶后7-10天仔猪提供营养的饲料。近几年,随着养殖专业化、规模化的不断提高,饲料企业竞争日益加剧,教槽料以其对规模猪场开发的带动力、对企业品牌提升的促进性和相比后期料较低的同质化特点受到越来越多饲料企业的重视,研发、生产一流教槽料产品的能力也被作为专业猪料企业的重要特征。由于教槽料的以上特点,各企业均在教槽料的研发、市场开发上投入大量资源,眼花缭乱的产品、宣传、营销充斥市场,面对如此庞杂的信息,什么是一款好的教槽料、如何选择一款好的教槽料产品,不仅养殖户充满疑惑,甚至是部分教槽料企业的市场、技术人员也不完全清楚。
什么是一款好的教槽料
好的教槽料能最大程度满足断奶仔猪健康生长、发育需求,核心判断指标为:采食量、健康度、日增重。
采食量高
断奶后教槽料使用阶段总采食量高(一般使用至断奶后7-10天)(图1)。仔猪采食是由消化吸收、肠道反馈、神经传导整体调节的过程。采食是过程行为,需要时间去体现在表观特征(建议采食量评估不要少于断奶后5天)。
图1:仔猪日增重与采食量的关系
(BotermansandPierzynowski,1999)
行业内对于断奶仔猪采食量的判断存在以下误导:
误区1:用断奶前采食量判断
若母猪奶水较好,断奶前仔猪几乎不会采食外加饲料;即使断奶前偶有仔猪采食,采食量也很少。同时,由于母猪的存在,仔猪断奶前采食量差异,不完全由饲料导致;断奶前的差异,不能保证断奶后也存在相似情况。所以,通过此指标判断教槽料优劣不合理。
误区2:用断奶后前几天(多为前1-3天)的采食量判断
存在这种看法的人较多,此看法默认了“断奶后前几天的采食量高,仔猪教槽料阶段的采食量一定会高”。养殖生产中常有以下现象:体型较大仔猪在断奶后前1-3天采食量比体型小的仔猪低,但教槽料使用结束后全程来看,体型较大仔猪采食量常较高,生长性能更好。优质教槽料产品,断奶后仔猪采食量逐步提高,而较低档产品多是断奶后1-3天采食量达到最大,之后逐步降低或几乎不变(图2)。采食量与仔猪的体型、健康状况有关,是一个神经反射调节的过程,前期的采食对后期的采食有反馈调节作用,所以,延长断奶后评估时间,更有利于准确评价教槽料质量。
图2:不同教槽料产品断奶后采食量
误区3:用偏好性进行判断,“双料槽试验”等
部分饲料企业宣传可通过在仔猪群中放置“双料槽”等方法判断饲料诱食性、采食量,认为料盘附近的仔猪多,说明饲料诱食性好,采食量高。这是一种误导。开始去料槽附近的仔猪多,不代表仔猪吃得多;前期诱食性高,不代表教槽全程采食量好,部分存在缺陷的饲料,前几天可能猛吃,之后出现大量腹泻。仔猪采食量不仅受饲料气味、口感等影响,还与饲料消化率、利用率等有关,而消化率、利用率通过神经系统负反馈调节仔猪采食量。只有产品设计合理,饲料气味、口感、消化率、转化率均优秀的产品,仔猪采食量才会高。
健康度高
优秀教槽料给仔猪提供充足营养物质,保证仔猪健康成长。行业内,对于教槽阶段仔猪的健康度存在以下误导:
误区1:教槽阶段进行保健
有企业宣传仔猪断奶后应激较大,为保证后期快速生长需在教槽料中额外添加药物、添加剂等进行保健。好的教槽料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断奶对仔猪的应激,正常情况下,教槽料中不需额外保健物质;若猪场母猪、仔猪健康度确实不佳,短期内可进行药物治疗,长期建议猪场通过提升营养、管理等措施进行调节。
误区2:腹泻率低的是好教槽料
有企业宣传好的教槽料使用后不会出现腹泻,这是一种误导。腹泻是仔猪对外界应激的一种生理反应,给仔猪带来应激的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腹泻,如,饲料、养殖环境、天气变化、仔猪健康度等。部分仔猪断奶阶段出现轻微腹泻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馈,一般1-2天会自行痊愈。由于过度关注腹泻率,部分企业通过大量使用药物添加剂等非营养途径控制腹泻,这些饲料产品虽然有可能腹泻率更低,但常损伤仔猪胃肠道,导致仔猪断奶后几乎不生长或生长明显缓慢,降低仔猪全程生长速度。好教槽料不仅要仔猪健康度高,还长得快。
日增重高
使用教槽料的最终目的是让仔猪顺利度过断奶阶段,健康、快速生长,日增重是判断教槽料好坏的核心指标之一。行业内对日增重存在以下误导:
误区1:断奶后增重不重要
有企业宣传,教槽阶段时间短暂,教槽料主要是教会仔猪采食,日增重不是判断教槽料质量的指标。这显然是错误的。日增重体现教槽料设计的核心能力,仔猪健康、快速成长是教槽料价值的体现。很多研究都证明,教槽阶段仔猪多长1斤,肥猪早出栏约1周;教槽阶段快速成长,会带来大的经济效益。
误区2:为避免应激,评估教槽料质量不能称猪
有企业宣传,称重会对仔猪造成应激,影响仔猪长势,教槽料试验中不让称猪。以上做法不值得借荐。试验选取仔猪数量有限,称重是要获取准确数据的前提,也是展现产品价值、判断产品质量的重要方法,要清晰判断产品价值,称重是必须采用的途径之一。